【优秀教师代表】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王坤

发布时间: 2023-06-09    浏览次数:10

宽严有度,心中有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王坤

王坤,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坛新秀。自2002年留校参加工作至今,曾担任环境工程系(现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及2001级、2002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辅导员工作,期间于2014年在岳西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挂职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收获了一些独有的心得感悟和宝贵的工作经验。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本人从教20余年,一直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以来,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每年均承担二门以上本科课程主讲任务,曾承担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给水排水工程制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建筑设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各类实习的实践教学任务。每年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均高于额定教学工作量和所在系平均工作量。除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外,也会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持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得到学生、教学督导和同行的普遍好评。

宽严有度,心中有爱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进德、弘毅、博学、善建”校训精神,教书育人,严格律己,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工作中坚持“宽严有度,心中有爱”的作风,在课堂上会给学生定下纪律规则,对课程考核严格要求。如,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教学中认真检查学生提交的每一张图纸,不符合要求的需经多次修改直至合格;《给排水工程制图》课程考核中,曾要求作业不合格的同学在假期返回学校修改作业;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大量学习查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从严指导与把关,质量不符合规定的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在严格的教学进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开始时的叫苦和抱怨最后转变为了踏实与勤奋。曾有学生毕业时感言:“我在大学四年学的知识,还没有毕业设计学到的内容多!”“早知道老师教得这么仔细,就不在设计院实习了。”每年在毕业设计选题时,许多同学争相选择我的课题,我深感欣慰与责任重大,努力恪尽职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本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并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目前全校唯一获此奖项)。

在对学习质量严格要求的同时,本人亦给予学生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培养其自主创新的学习思维。课下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积极联系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为学生就业和实习机会,指导学生考研、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等。近年来,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7项,指导学生获国家专利1项,指导学生获第六届“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大赛特等奖1项。

在宽严相济的教学风格下,教过的近二十届毕业生中,许多学生和我建立了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态度决定一切,付出就有回报

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坚信:“态度决定一切,付出就有回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站好每一次讲台,批改好每一份作业。主讲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内容多、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近年来,建筑给排水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对建物的供水安全要求、节水节能减排要求、雨水利用要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的规范不断更新,如,2021年9月发布《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2022年7月发布《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2019年6月发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而教材内容滞后,为满足课程目标达成要求,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专业规范培训,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在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拓展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努力,课程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该课程完成了省级MOOC课程上线,完成了课程试卷库、课程思政资源库、案例库等课程资源和实验室建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研和就业中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多年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令学生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也是教学工作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本人把实践类的课题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教学中,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主持省级教研项目3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排水规划、市政管道工程设计、水环境治理、建筑给水工程工程设计及废水处理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安徽省科技奖励2项。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承担的科研项目中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应用于案例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莫让韶华付流水,宜将奋斗谱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

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走在奋斗的路上,要一步一个脚印,抓铁留痕,踏石有印,朝着目标努力。我们的青春,当志存高远,笃行不怠;博闻强记,格物致知。对自然科学深度探索,对技术创新孜孜以求,对品行之德细照笃行,塑造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坚定信心,勇敢面对挫折与挑战,学会反思,在攻坚克难中激发潜能。

拼搏奋进,无悔青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成为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新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书写新的篇章!